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 南宋 · 曹彦约
七言律诗 押阳韵
文公垂宪墨淋浪,鼎立龟山更道乡。
家有一焉犹冠绝,宝兹三者见珍藏。
来从叠嶂层峦里,置在光风霁月傍。
收拾兵戎无一物,满船空载有归装。
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三 孔子 明 · 孙承恩
道具太极,化行二气。
统合群圣,参赞天地。
删述垂宪,日星炳明。
立我纲常,万世作程。

天地非夫子,曷纬曷经。
生民非夫子,曷范曷程。
通天地人,为三才主。
三才有终,夫子之道乃已。

鲁用夫子,道亦小试。
天用夫子道济万世。
鲁用非天,天用非鲁。
卒老于行,天意可睹。
徐仲祥天麟三表说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六四、《昌谷集》卷一七
徐孟坚得诸父之传,又师友四方善士,邃于经学,作《周礼微言》,发明圣人之意,不为略矣。
独于大司马三表之说,犹有遗论,仲祥补而缉之,前无前辈,后无后来,然后知学问义理靡有穷极,愈用力则愈光明。
古人以有贤父兄为乐,以有贤子为幸,以兄弟俱贤为难,良有以也。
汉郑氏世守旧典,不袭故常,释太宰「政役比居」一节,或以为政役之政,或以为征赋之政;
释司徒「颁职事生材」一节,或以为閒民执事之材,或以为养竹木之材。
六官中此类不可胜纪,康成一意经术,正平持论,非如刘歆悖乱,以《春秋》为龙断者也。
程明道设教西洛,至伊川而大备。
胡文定垂宪南方,至五峰而益广。
本朝儒学之盛,父子兄弟之懿,岂特汉二郑专门之谓哉?
既以为仲祥喜,复以为仲祥劝。
嘉定辛巳重阳前三日,东汇泽曹某书。
贵始(上) 北宋 · 吕陶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○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四一
臣闻治道有本末,物理有终始,王政之所施有先后,如万目之附于纲,众流之出于源,挈手则张,澄之则洁。
端本者,所以治末也;
慎始者,所以图终也;
施之宜先者,不可一日而后也。
此善恶邪正之所渐,而安危治乱之所由生也,是人主之大范也。
昔《春秋》之文谓一为元,学者推明其义,以为视太始而欲正本,深探其本,而所贵者始也。
又曰正次王,王次春者,上承天而下正己也。
人君正心以正朝廷,正朝廷以正百官,正百官以正万民,则远近莫敢不一于正。
考于大经大法,义训既白,以天下国家理势而质之,尤深切而著明乎!
夫人君之即位者,天下之大本,而王道之所始也,公卿大臣瞻仰清光而观其注措也,黎元兆庶延颈企踵而觊其惠养也,蛮夷戎狄倾耳侧目而想其威令也。
公卿大臣则必有以结其心,黎元兆庶则必有以慰其望,蛮夷戎狄则必有以怀其情。
举是三者而先之,夫何万事之足治哉!
是以古之贤君嗣守大业,皆深知正本贵始之意,欲治安而恶危乱,就善而去恶,趋正而远邪,日新盛德,辉光笃厚,发为大政,鼓舞四海,人人闻之,莫不耸动悦服而以为吾君之有某善,则吾之幸矣,君之举某事,则吾将享其利焉。
是故人道物情无违悖之理,天施地化无逆沴之变,然后跻世清宁,享国永久,岂不休哉!
《诗》《书》所载,抑可得而言也。
《书》称高宗之德曰:「作其即位,不敢荒宁,嘉靖商邦,至于小大,无时或怨」。
祖甲之德曰:「作其即位,爰知小人之依,能保惠于庶民,不敢侮鳏寡」。
至于成王,上继文武之业,下凭周召之助,法度修明,教化深厚,天下可谓安矣。
然而朝庙告神,谋议庶政,慎微求助,则其诗乃曰:「闵予小子,遭家不造,于乎悠哉!
朕未有艾,予其惩而毖后患」。
及其群臣因而进戒,则亦曰「天维显思,命不易哉」,而又以《公刘》训民事,以《卷阿》喻求贤,以《立政》规任人,以《无逸》防好豫。
是以成王寅恭抑畏,动履德义,功成治定,不坠祖考之洪烈,永惟商周之隆。
贤君之初涖政,其有为于天下,则如此至矣;
其警惧诲饰于身,则又如此勤矣。
岂非所谓立正天下之本,而贵王道之始欤?
然则三卿序进,而皆有以授于天子者,亦志乎此也。
一策言其忧之长,而务除患也;
二策言其无事而虑,则可以息祸也;
三策言其吉凶祸福之相倚伏,当谨戒而无怠也。
忠臣之爱其主,丁宁反覆,谆谆而不倦者,亦欲正本而贵始也。
臣窃观汉唐之衰,闇君继也,不贵本始,废去法度,大槩无以怀服天下之心,于是生民失望,而内外得以窥其衅,覆亡败灭,可不悲哉!
陛下受天眷命,续四圣之统,践祚以来,恭默思道三年不言,可谓孝矣。
吉服亲政,既一岁矣,公卿大臣率职听命,咸愿致其忠力,莫敢少懈,而听任之际,或异佥诣;
黜赏之端,或殊公共,此岂结其心之术哉?
若乃慰黎元之望,则德泽有未敷;
怀戎狄之情,则忠信有未至。
岂深仁厚德无迹而难明邪?
抑睿谋英断有发而不惮邪?
臣愚不能处也。
然臣惟恐中外之心,观于初政,慊慊然常若不满矣。
谓人道物情之无违悖乎,则陛下欲举典礼,追崇本亲,而盈廷沸议,以为失名分之正,不可垂宪万古,下至草茅闾巷,切切偶语,辄论是非。
由此观之,天下之情可知矣。
谓天施地化之无逆沴乎,则疠气流行,万众疫死;
八月大水,都市漂溢;
秦晋诸郡,同日地震;
星纬示变,终月不没;
旱蝗继至,赤地千里。
由此推之,上帝之警戒可见矣,陛下安得不思而极虑哉!
夫天下之治,莫若先之以身,故臣愿陛下远览商周之盛,近鉴汉唐之衰,考《春秋》正本之义,遵三卿授策之戒,乘大明继照之初,先治诸己,以倡王道,以副天下之欣戴,然后条当世之务,而审其所以措置云。
论略 北宋 · 吕陶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○六、《净德集》卷一五
圣人之道,布于方策,非高远而难知,迂阔而难行,汗漫而不可考信。
大概以简易为宗,以尽天下之理;
以仁义为用,以成天下之务。
自微言既绝,章句之学,承流而兴,百家异论,众说殊指。
学者各习其师,亡失本统,释数字之文,有至十数万言,而是非无所取正,求之以经世范民之用,为天下治国家之大略,盖阙如也,岂设教贻训之深旨哉!
人君之立乎民上,虽至诚深智,究达万事之表,必师式要道,以建皇极。
是故《书》称尧舜禹之德,皆以顺考古道而行之为盛,至于傅说之戒高宗,则亦曰:「事不师古,以克永世,匪攸闻」。
孟轲区区战国,游骋诸侯,非二帝三王仁义之未尝辄道。
由是而言,则为人君者,安可不知经术哉?
舍是则万化之原无所稽法,而治乱之几惰于应变矣。
人臣之处乎朝廷,虽远谋至识,欲尽致君之分,必通习经训,求古知今,然后可以剖决大疑而裁量先务。
是以两汉诸儒若董仲舒、儿宽、公孙弘、夏侯胜、吕季主、隽不疑、伏湛、侯霸、鲁恭、郑兴、桓荣之徒,皆以经术博彊,果于适用。
辅导世主,究陈政教,建大议,施远业,率有考据,足以垂宪千古,若持权衡,按绳墨,以别万物之轻重曲直,而毫忽莫敢欺也。
由是而言,则为人臣者,安可不通经术哉?
舍是则止于簿书刀笔之间,而无以谋王体,断国论,欲移风易俗,使天下回心而向道,难矣!
永惟圣人垂教之原则既如彼,君臣之际,体道师经,则又宜如此,而学者不穷六经之用,以推治乱之变,规规于章句之习,务为衍说,而滋破碎之弊,亦足惜焉。
臣尝探索大原,得其至要,以为《易》之本始,由数而入象,得象以穷理,皆天地万物自然之蕴,不必旁摭异端,以就其,故论《易》。
政教之迹不同,则风俗代变,圣人著其始终,以贻后王之戒,可以意得,而有不可以文辨,故论《诗》。
刑赏失柄,则王道归于笔削,其文则史,其义则裁之以权制,故论《春秋》。
天人精祲之际,莫若修己以奉顺,政执其中,则万端不失于偏陂,故论《洪范》。
明天性者长于教,故论孟轲
言而不知其归,则或叛去礼义,故论荀卿
所以议道,而不可议以数,故论扬雄
不以天下动其心,则能保天下之治,故论唐虞。
垂法创制,其效者其流长,故论三代。
得天下而无以守之,则亡必速,故论秦。
乘可为之时,则不当茍简而治,故论西汉
先几预虑,则势不夺于小人,故论东汉
利害之体,必通究而善治,故论魏。
祸乱之萌,必有以召而后发,故论晋。
治人之道,必以诚为任,故论隋。
天下之势,陵坏必有渐,故论唐。
鉴于近事,则切直而易谕,故论五代
举其条目而著之篇,故有《论略》。
言古验今,庶乎有补而已也。
虢州谢上表 北宋 · 吴则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○三、《北湖集》卷五
宠以皇华,比尝叨于持节
擢从琳馆,今复玷于剖符。
敢意谫能,有此荣事中谢。)
伏念臣动惟颠踣,是谓羁穷。
合受支离之三钟,仅有鼯鼠之五技。
零丁只影,贪恋圣时。
未甘问舍而求田,辄与承流而宣化。
孰云恩渥,逮此惷蒙。
顾惠恤至于不赀,岂梦寐之所敢觊?
此盖伏遇皇帝陛下,允以神武,出应帝王
见素无为,已坐销于兵革;
清心寡欲,实昭显于祖宗。
惟大契于天心,盖悉由于道妙。
作则垂宪,离类轶伦。
靡有一夫之向隅,独闻四夷之面内。
厥迈古昔,方垂衣裳。
臣敢不虔奉诏条,誓殚驽钝,使之自正,师爱民之盖公;
去其败群,如牧羊之卜式
伸蒙子跋咸淳九年正月 南宋 · 林元复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九○
右《伸蒙子》三卷,先祖唐宏词水部慎思所著书也。
孔氏没,诸子百家之言盈天下。
至于季代,如皮日休《隐书》、宋齐丘《化书》,皆传于世。
惟先伸蒙之书藏于屋壁者数百年,虽一志于□□,又再纪于皇朝《崇文总目》,又述于夹漈先生《通志略》,而学士大夫犹有未见其书者。
盖其不幸而不生于大历贞元之前,与韩、柳诸公以文章之名显也;
又不幸而不生于天圣明道之后,与周、程诸贤以性命之学著也。
然其节不屈于当时,其言可传于来世,其见录于太史氏也尚矣。
元复世守遗文,日惟废坠是惧。
去岁始至,既刊《续孟子》学宫,乃者诏下郡国采访遗书,以充秘府,《伸蒙子》之书于是可以出矣,复校是书三卷,俾与《续孟》并行。
嗟夫,垂宪言以诒后人,伸蒙子之志远矣,天之未丧斯文也,倘在兹乎!
敬书其概,以昭圣朝右文之治。
昭阳作噩咸淳九年正月朔奉议郎、新知泉州南安县林元复谨识。
按:《伸蒙子》卷首,知不足斋丛书本。
公主行舅姑礼诏治平二年二月壬辰 北宋 · 宋英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三一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四○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○九
朕尝侍先帝左右,恭闻德音,以本朝旧制,士大夫之子,有尚帝女者,辄皆升行,以避舅姑之尊。
习行既久,义甚无谓。
朕常念此,寤寐不平。
岂可以富贵之故,屈人伦长幼之序也!
可诏有司革之,以厉风俗。
朕开喻之始,钦仰称叹,至于再三,不幸先帝后婴疾疹,其议中寝。
朕躬承遗旨,敢不遂行。
中书门下议降诏有司,以发扬先帝盛德。
诏曰:「盖圣人制礼,造端乎夫妇,所以正人伦;
先王立教,莫善于孝悌,所以厚风俗。
王姬下降,旧典有仪,其于舅姑,当行盥馈。
然历代相沿,习为矜汰,至于乱昭穆之序,废长幼之节。
是为作法于凉,何以使民?
先皇帝暇日,尝以为言,欲加申饬,俾成礼顺。
旋属违豫,未遑著于令也。
末予冲眇,肇服休命,德音在耳,曷敢昏逾?
率循大卞,盍先遗志?
岂曰善继,用彰我昭考垂宪,足以贻谋后世者。
其体兹旨,令有司案典礼奉行」。
仍令陈国长公主行舅姑之礼,王师约更不升行。
丙戌知贡举策问(经义场) 南宋 · 程珌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八七、《洺水集》卷五
皇上睿性聪明,圣学超诣,日御经幄,时发玉音。
凡于讲学事亲,畏天爱民,求贤纳谏,分别忠佞之事,莫不该贯古今,通达伦类,片言所加,悉中机要。
而乃盛德谦冲,不居其圣,乐善忘势,好问弗倦者,何耶?
盖昔者总章之访,君畴之学,盘有铭,席有戒,暨夫询八虞,咨二虢,度于闳夭,谋于南宫,诹于蔡原,而求于莘尹,凡所以卷卷若是焉者,以为非若是固不可耶?
抑亦姑示其忘势耶?
然当时之所咨所学者,亦可得而闻耶?
虽然,帝德之运备乎圣神文武之体,而皇极之畴亦取乎沈潜高明之用。
夫明而不苛,断而不愎,仁而不失之姑息,刚而不流于暴虐,好生之德洽于民心,非仁乎?
四罪而天下咸服,则又非徒仁也。
勇智以表万邦,一怒而安天下,非义乎?
克宽克仁,惠鲜鳏寡,则又非徒义也。
夫性具一德,具万善,立我烝民,莫匪尔极。
至于拔萃之才,则独称上智矣,乃有皇王帝伯之辩,岂天之降才尔殊耶?
抑学力之至与否耶?
夫天也,日月星辰也,东西之行各不相谋,而周天之期古今不爽,得非其行不息,其度有常哉?
不知若昼夜之有经,若四时之代行,何独至于舜而然耶?
汉之武皇即大位,年未二十,崇信至道,师则先王,五六年间,号胜文景
唐三百年,首称文皇,年几弱冠,济世安民。
二君非三代之后英主乎?
而末年所就,迄歉其初。
彼尧之兢兢,舜之业业,汤之日跻,文之不已,所谓继天而立道,与时而偕行者,果皆至圣能之,而成康已降,举不足与是耶?
人谓自后世天德之论不明,蹈中庸者或不能极乎高明,体博厚者或不能配乎悠久,夫是以醇风缅邈,古道阔疏,使生民耳目不复见雍熙之盛,其信然耶?
繄欲振三皇之纲,纽五帝之维,昉乎一念而被乎八荒,等乎百王之上而流乎万世之下,其论为孰笃,其指为孰归耶?
其究天人之原,融古今之极,明乎乾坤不倚之,以参乎天地常久之道,是果六经之所垂宪,而百王之所共守者耶?
诸君何幸,亲遇初政之辰,来应求贤之诏。
御札丁宁,务得忠朴正平之士。
上意渥矣,毋忘纳言之义,益殚归美之忠,有司将拔其尤以献焉。
进故事(一) 南宋 · 程珌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八六、《洺水集》卷四
周显王十四年齐威王惠王会,田于郊。
惠王曰:「齐亦有宝乎」?
威王曰:「无有」。
惠王曰:「寡人国虽小,尚有径寸之珠,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,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」?
威王曰:「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
吾臣有檀子者,使守南城,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,十二诸侯皆来朝。
吾臣有盼子者,使守高唐,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。
吾吏有黔夫者,使守徐州,则燕人祭北门,赵人祭西门,徙而从者七千馀家。
吾臣有种首者,使备盗贼,则道不拾遗。
此四臣者将照千里,岂特十二乘哉」?
甚哉,贤者之有益于人之国也!
尧舜之肇立人治,三代之享国久长,莫不以得贤为基。
故春秋战国以来,凡数百年,馀泽未泯,当时列国争以得士为重。
然则,齐威王之言非春秋诸侯之言,唐虞三代之流风遗法也。
虽然,当是时岂惟齐哉?
楚以得臣重,郑以子产重,晋以叔向重,魏以田子方重,燕以乐毅重。
自是而后,汉唐开基之君,守成之主,皇皇汲汲,求若弗及,盖亦习见三代战国之遗,而深监亡秦贱士之失也。
炎绪六叶,至于武皇,雄材大略,运动一世,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,兴大学,脩郊礼,改正朔,定历数,协音律,作诗乐,建封禅,服匈奴,平氐羌,荡南粤。
绍周后国势尊彊,治效彪炳,亦既同风三代矣。
而帝也方且今年求茂异,明年将相,既招独行之贤,复思跅弛之士,若一时不足于用者,何哉?
唐之初造,四方未一,干戈未收,乃开馆宫西,延置英杰,异时所与基三百载之业,成贞观之盛。
杜如晦,若房玄龄,若虞世南,若褚亮,若姚思廉,若于志宁之徒,皆极一时选,毕萃天台,亦若不可一朝缓者。
高祖太宗知夫翊扶昌运,垂宪后昆,非若是不可也。
下而戎狄异类之立国,亦必以人,不然元魏之据有中土,胡为而独久哉?
戎狄之窥中国也,亦以人而为叛服,不然,何以虏酋相戒,愿勿以晋为图哉?
然则是道也戎狄犹知之,其可以堂堂中国而无可惮可畏之人乎!
矧今也新附未一,外捍未严,将贪且陋而不足以鼓英豪,兵怯且贫而不足以应缓急,人心未奋,士习未清,《羔羊》之操微,骨鲠之风熄。
管仲有言:一岁之计在植谷,十年之计在植木,百年之计在植人。
盖人才之盛,非一朝一夕之功也,涵养数世,封殖百年,然后可以足一代之用。
夫苟长育之功不加焉,则前者浸没,后者未成,世变不齐,人才中乏,识者盖深忧之。
故臣区区之愚,谓已成者当晋擢之,未成者当长育之,不唯可以供一世之求,抑亦可以遗子孙之用。
虽然,奇才不世出,中人满天下,必得夫文武兼资,望闻盖世者而用之,则其在朝也可以尊中国之威,在外也可以壮长城之势。
虽中外有故,仓卒变兴,而国势自重于九鼎,人心亦安于泰山矣。
方晋南渡,士大夫有见王导者,曰:「吾今日见管仲,无复忧矣」。
然则无有如者,安得而不忧邪?
不足言也。
尧舜之智不遍物也,亲贤之为急,唯圣心加之意焉。
皇太后册宝册文咸淳三年正月十三日辛丑 南宋 · 宋度宗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三二九、《咸淳遗事》卷上
维咸淳三年岁次丁卯正月某日,皇帝臣祺谨稽首再拜言曰:臣闻嗣宅丕后于前人,莫重于严大报以致享;
聿怀多福于上帝,尤重于隆至眷以推尊。
眷凉菲之弗胜,每寅畏以自度。
繄我慈极,方寸之泽流于无垠;
锡予昌期,景长之禄同于有载。
属诹吉于元日,以有事于阳垓。
曾徽明德以荐馨,时保小心而敬事。
讵曰能格,愈不敢康。
后皇之溥临,暨祖宗之孚佑。
始为乂安百姓,冀蒙嘉气以获丰年;
今已祀郊上元,盍推申休而尊明号。
用昭积庆之本,恪纾归美之忱。
皇太后殿下静专而柔明,端穆而厚裕。
亦莫不庶,如《天保》之升恒;
无为而成,同《中庸》之位育。
溯正始,播二《南》之化;
垂宪,贻万世之传。
兆开景运于艰难,实济先皇之兢业。
汉家累治,固由衣练以称贤;
周室复兴,端赖脱簪而有助。
宜扬蕤于汗竹,式作则于涂
改纪以来,流徽深著。
谋深丰水,而尤资母训之力;
娶择嵞山,而获同子职之供。
恩斯勤斯,鬻以闵斯;
至矣尽矣,不可加矣。
迨夫全付所覆,遹求厥宁。
越天棐忱,何由而顾諟;
惟皇作极,何由而灵承。
克俾冲人,率循丕式。
自贻哲命,厥德之嗣在初;
敷时绎思,于父之道无改。
凡答扬先训之实,对兹迪彝教之功。
方今远格迩安而治象熙,内修外攘而政理饬。
宫中府中俱为一体,乡从民从是谓大同。
奉祀孔昭,其敢专乡于己;
念亲恩惟后,尤当不忘于天。
肇举鸿仪,祗宏嘉典。
然极九州之奉,曷表中心;
必加万世之名,庶昭懿则。
乃诏礼氏,乃命宰臣,采实徽以揆殊光,笃熙序而申景铄。
以寿为五福之首,而和乃百嘉所生,裒形容之辞,伸推崇之语,意存归胙,忱寓介眉。
粲金相于未央,奉玉卮于长乐。
辑是穰简,溢为怡愉。
拊瑟戛球,声既昭于物备;
函璧衮绣,瑞毕至而光舒。
以俾耆艾而炽昌,以成元亨而利正。
臣不胜大愿,谨奉玉册金宝,上尊号曰「寿和皇太后」。
伏惟寿和皇太后殿下涣膺钜典,深巩丕基。
慈者仁之原,惟仁则寿;
者一之谓,惟一斯和
备之则禄名位有兼隆之等,符天地而逾久;
充之则声气形有交应之象,合宇宙以长春。
远齐乔松之龄,如在唐虞之际。
雍容拥佩,允观河清岳静之期;
鞠跽称觞,同庆泉醴露甘之瑞。
长居太极,祗奉欢颜。
臣祺实欢实忭、稽首拜手谨言
字民铭谢表咸淳七年四月 南宋 · 燕坚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五三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卷一二一、道光《永州府志》卷一八下、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二七四、光绪《零陵县志》卷一三
(上缺)言:恭准颁赐御制《字民铭》□已望阙祗受,锓石讫者。
伏以天颁一札,父母斯民;
地重八愚,子男之国。
咨尔承宣之令,懋哉抚字之心。
□□惶惧惶惧,顿首顿首。
若稽我朝,洪惟理考,予告汝训,必廉忠而公勤;
尔听朕言,以恭宽而体恕。
霆惊百里,膏沐万方。
垂宪言于后人,式克□□今日。
恭惟皇帝陛下尧仁舜德,周诰商盘。
念先王之惠困穷,首严饬吏;
县正之掌政令,无易□□。
诞涣□于德音,重巽申于明命。
□假为邑长,祗在宅生。
治石磨刊,□与铭于肺腑;
□城保障,敢不竭于恳忱。
□□无任瞻天望圣,激切屏营之至。
所有锓石宸翰墨本壹轴,谨随表上进以闻。
□□惶惧惶惧,顿首顿首,谨言
咸淳柒年肆月日燕□□上表。
太学孔子祝文咸淳三年正月 南宋 · 宋度宗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三三○、雍正《山东通志》卷一一之三
惟王金声玉振,集厥大成,有道立教,垂宪万世。
兹率旧章,谨以制币牲齐、粢盛庶品,式陈明荐。
以先师兖国公郕国公、沂国公、邹国公配。
尚飨!
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特旨御笔大观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宋 · 宋徽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七○、《宋会要辑稿》刑法一之二三(第七册第六四七三页)
批阅近奏,以六曹事修例为条。
且法有一定之制,而事有无穷之变,苟事一为之法,则法不胜事。
又其轻其重,其予其夺,或出于一时处断,概为定法,则事归有司,而人主操柄失矣。
宜令详定一司敕令所应于六曹已施行事为永制者,修为敕令格式外,其出自特旨,或轻或重,非有司所决可以垂宪者,编为定例,以备稽考,馀悉删去。
庶使官吏不得高下其手。
左司郎中郑凝吉京兆少尹龙州刺史韦贻范右司郎中 唐 · 钱珝
 出处: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二
敕。具官凝吉。
执政之门。知循法之道。
升在郎署。不忘公家。
多称抱材。足以集事。
今京师尹正之大。藩后兼之。
甚理矣。贰兹善政。
期尔必能。举而任之。
无浼吾命。贻范精明不匮。
宏博可观。尝佐钜贤。
愈修茂行。敏求所至。
通籍必华。远牧罢民。
朝皆思用。都曹郎总率之职。
次管辖焉。吾今举典用人。
孰云匪重。来居斯秩。
无效浅为。官或有闻。
何求不达。可依前件。
皇子楷特授河东宁海军节度使加恩制宣和四年郊恩) 北宋 · 宋徽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一四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三四
门下:圣人多男授职,莫先卫翊之勤;
明王立政惟人,可后褒崇之劝?
眷言次嗣,久总宸居。
肆颁申命之隆,式厚念功之宠。
爰诹谷旦,诞告公朝。
皇子太傅剑南西川镇节度使成都洪州、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提举皇城等司、郓王、食邑一万五千七百户、食实封四千九百户楷,毓粹元精,禀神骏岳。
质蕴璠玙之美,气融钟吕之和。
学先王之言,博极简编之奥;
策当世之务,连魁俊造之英。
问望日孚,忠嘉弥劭。
首锡环隅之第,蚤膺锡壤之封。
自纲七雄之司,益邃九重之所。
螭阶宁谧,虎旅肃齐。
令遵守柝之时,仪整表门之列。
庭严警跸,寔资翼翼之谋;
班耸󲦤绅,咸善雍雍之度。
兹毕阳陔之荐,克清鸾辂之趋。
祀典迄成,事劳逾显。
稽汉室周庐之比,有光千列之容;
循虞帝考绩之规,亶协三载之制。
宜疏信赏,以穆师言。
十乘启行,更将旄于两镇
八命作牧,峻州绂于三麾。
增衍爰田,陪敦真食。
以示畴庸之渥,并昭因任之荣。
于戏!
父子主恩,斯永祈于百世;
君臣有道,期垂宪于万邦。
益迈远猷,往绥异数。
可。
宣和二年三月月令 北宋 · 宋徽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二六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一三一
宣和二年三月朔,皇帝御明堂青阳右个,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:季春之月,斗建辰。
朔日辛丑清明,日在奎,昏柳中,晓斗中,得是月之初气,律中姑洗,桐始华。
丙午,田鼠化为鴽。
辛亥,虹始见。
丙辰谷雨,日在胃,昏张中,晓斗中,得是月之中气,萍始生。
辛酉,鸣鸠拂其羽。
丙寅,戴胜降于
是月也,其位少阴,其气厥阴,其运少羽,气交之中,其神太一天皇。
天时其德,其化、其政、其令为大暄,为生,为荣;
其变则为风飘怒,为昼昏暝。
日有晕,风乃遍,春气以正,万物应荣,清气时至。
其为病也,为目赤,为衄䁾,为疡弥,气郁于上而热,其气温厉。
凡味,以苦发之,以酸收之。
凡乐,姑洗为宫,应钟为徵,蕤宾为商,大吕为羽,夷则为角,调宜尚徵,以折其郁,以抑其胜,以适其平。
是月也,朔告于庙,荐新。
丁巳,享先蚕,太常按视斋宫坛壝。
清明,出新火赐迩臣。
上巳,赐群臣宴于园苑,蠲日宴集英。
壬戌,停奏决,禁屠宰。
是月也,官太学、辟廱、医学士行艺居上等者。
州县弊氓讼,毋妨农功。
阅舟师,出牧马,选籴官。
上都城场务岁课,较其亏赢。
前计河防之具,预出戍卒冬服。
凡户口增减,吏皂试刑法者,州上之漕司
覆上供实数,类官舍僦直,覈鼓铸登耗,稽胥吏功过,阅军器增损,各上本曹。
陆田起秋赋,以是月为限。
缮马庌,散蚕盐,缮河堤,以是月毕。
旬阅营骑,挽试弓弩。
灾伤场务,视秋税免较。
贫乏丐者,籍姓名给食,皆尽是月止。
六月输河防,诸州发上贡,畿漕司补折之数,诸路类申官马,皆毋逾是月。
御史以察吏赏罚上都省,宪司籍禁军阙额上密院
州兵大阅,徙河堤积薪,金部勾稽合同,五路具逃亡河卒,较营田课,完治陂堰,以是季毕。
行冬令,则寒气时发,草木皆肃;
行夏令,则民多疫,时雨不降;
行秋令,则天多沉阴,淫雨早降。
于戏!
稽天垂宪,咸可底行,诞布多方,率循无怠。
祭至圣宣王 北宋 · 宋徽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三一、《阙里志》卷一六
某年日月,皇帝谨遣某官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:惟王金声玉振,集厥大成,有道立教,垂宪万世。
兹率旧章,谨以制币牲齐、粢盛庶品,式陈明荐,以先师兖国公郕国公、沂国公、邹国公配。
尚飨。
赵令懬转行太中大夫词头状绍兴四年 宋 · 张纲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七一、《华阳集》卷一八、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七七
右,臣契勘元丰更定官制,以左、右谏议太中大夫秘书监中大夫
虽两官相去一间,然官制既定,则谏议侍从也,秘书监庶官而已。
吏部法,自承务郎以上应迁官者,至中大夫止;
太中大夫,非侍从官不得转行,谓之碍止法。
令懬中大夫,庶官寄禄,至此极矣,而辄得转行太中大夫,则是以庶官超转侍从,于法有碍。
且自崇宁大观以来,士风不竞,叨官窃宠,往往不循资序,遂至纪纲大坏。
陛下慨然念治,将欲大变其俗。
故前日冒滥之人,大者追夺,小者审量,中外有识之士,方窃欣幸,以为自是复守祖宗之法。
今乃令懬之故,更违旧章,超迁官秩,臣所未谕。
夫国家之法,所以公天下也。
使令懬得以超越转行太中大夫,非唯名器可惜,亦恐方今天下官至中大夫者不少,若其间苟得无耻之士,他日引此为例,欲与之则冒滥之弊复蹈前辙,欲不与则是以朝廷官爵独私于令懬,非所以示四方也。
议者谓陛下慎睦宗族之道,固当以此昭示至恩。
然臣以为祖宗之法,所以垂宪后世,正须谨守,岂可以私亲而辄废哉?
令懬在宗室中廉声不闻,昨居福州,于太守程迈处关说公事,尝为大吉院僧求院住持,获赂不满意,遂兴诉讼。
近差知泉州,泉人知其贪而畏其来,今又改除别郡。
夫贪惏如此,而必使之治郡,不知其人果能为陛下安养百姓乎?
又况令懬既得转行太中大夫,则阶官便为侍从,改除他郡,合冲庶官,知州遂成见阙。
此为令懬谋则巧矣,其如公议何?
臣恐侥倖之门一启,后来者不可杜绝。
欲望陛下将令懬转行太中大夫知州差遣指挥特赐寝罢。
所有词头,臣未敢撰述。
谨录奏闻,伏候敕旨。
进新唐书纠谬表绍圣元年九月 宋 · 吴缜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一八三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二八
臣缜言:准尚书省劄子节文,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、守吏部尚书侍读胡宗愈奏,「昨蒙恩命,侍读迩英
窃虑将来当次读《唐书》。
按,《新唐书》乃欧阳脩、宋祁据旧史所撰,脩与祁皆当世名儒,所撰《唐书》,亦杂采诸家异说,脩撰帝纪、表、志,而祁为列传。
各据所闻,商略不同,故其所书事迹,详略先后,不免或有差误。
窃见左朝散郎、前知蜀州吴缜撰成《新唐书正谬》,分二十门,是正差误。
伏望圣慈指挥下本官,令缮写进呈。
取进止」。
三省同奉圣旨,许脩写投进者。
唐家新史,久模印以颁行;
蜀地鲰生,忽著书而窃议。
迩臣建请,睿旨俯从。
祗奉诏文,伏深兢惕。
诚惶诚惧顿首。
臣窃惟唐室最近圣朝,著纪者将三百年,传世者凡二十帝。
其国家兴衰之迹,及君臣治乱之端,贤人君子功名德业之□成,元恶大奸祸败破亡之明鉴,简编业夥,淑慝混淆,讫于末年,未有完史。
暨五季天福之际,有大臣赵莹之徒缀缉旧闻,次序实录,草创卷帙,粗兴规摹,仅能终篇,聊可备数。
斯盖时异光华之旦,人非宏杰之才,辞采不足以发挥幽潜,书法不足以耸动观听,纪述取舍,乖戾舛差。
仁宗皇帝所以临文咨嗟,当宁感叹,思成书于盛际,冀垂宪于永年,申命名儒,博招时彦,访朝绅之撰述,发策府之秘藏,无使逸遗,悉归采掇。
讨论润色,积十有七年;
删削增多,成二百馀卷。
然而篇第浩博,事条猥并,刊脩之官既分,编集之员不一,好尚各异,责任靡专。
记事止于笔端,定论出于言下,曾不参考,了无适从。
善恶多相异之辞,纪、传有不同之事。
虚实详略,年月姓名,阙漏复重,牴牾駮杂。
既布传之已久,但习用而莫知。
臣虽至愚,常切私愤,从吏之暇,披卷以寻。
岁月寖深,瑕颣愈见。
恭惟仁祖,可谓圣时,集当世之名臣,成前朝之大典,期示万载,自为一家,岂容方来,复有异论。
臣是以夙夕兴念,启处不遑。
欲昧死以开陈,愿据文而刊正。
方将具稿,已睹奏封。
敢谓皇帝陛下曲赐允从,许令写进。
纶言炳耀,贲私室以生光;
管见迂疏,渎宸聪而增惧。
自量不韪,难逭严诛,仰丐睿慈,特垂矜贷。
其上件文字,初名《新唐书正谬》,寻以未尝刊正,止是纠擿谬误而已,遂改为《新唐书纠谬》。
凡二十门,为二十卷。
已脩写了毕,谨随表附递,上进以闻。
诚惶诚惧,顿首顿首,谨言。
绍圣元年九月日,左朝请郎、前知蜀州军州事、臣吴缜上表。
按:《新唐书纠谬》卷首,知不足斋丛书本。